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

你每天用的AI,可能被“投毒”了!

2025-07-09 00:4528056之窗百科网中国之声

近日,有网络消息称“7月1日起老年人坐火车买票可以打折”,经核查,该消息不实,大概率为自媒体利用AI软件生成,目的为“博眼球、拉流量、变现谋利”。

如今,AI飞速发展,我们享受便捷的同时,也会遭遇“AI幻觉”,即AI生成一些看似合理但实际上错误、虚构的信息。

更严重的是,AI还可能会因为被“投毒”而出错。什么是“AI投毒”?我们又该如何识破“投毒陷阱”?

AI是如何被“投毒”的?

可能导致哪些后果?

当AI能写诗、作画、甚至替你处理工作邮件时,你是否想过,它也可能正在被恶意投喂“毒数据”,沦为一场技术暗战的牺牲品?而具体的“毒数据”是指色情、赌博、欺诈信息、虚假信息等。

那么,AI是怎么被“投毒”的呢?蚂蚁集团大模型安全专家毛宏亮介绍,目前“AI投毒”主要有两种形式:“一种是在数据语料里投放虚假或有害信息,相当于有人故意为之;另一种是修改它的模型文件,也就是去修改整个训练的结果。”

通俗来讲,如果把AI比喻成食物的话,语料就相当于原材料,权重就是加工工艺。不论是原材料不新鲜,还是加工工艺出现了偏差,最终生产出来的食物就会有问题。

“AI投毒”除了会出现不良信息、虚假信息外,还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。在医疗领域,被“投毒”的AI可能误诊病情;在金融领域,被篡改的算法可能引发交易风险;在自动驾驶领域,恶意数据可能让车辆在关键时刻“失明”。

如何防范“AI投毒”风险?

相信算法,也要保留判断力

“AI投毒”的阴影悄然笼罩技术圈,为何大规模虚假信息与数据造假事件并未爆发呢?答案藏于一场隐形的“安全攻防战”中——从算法层的安全对齐到系统外的“防护护栏”,行业正通过多维度技术手段筑起“数字防火墙”。

这些措施虽无法彻底根除风险,却成功将“AI投毒”的破坏力控制在可控范围。“‘AI投毒’并没有批量化爆发,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虚假、造假问题,是因为我们做了相应的安全对齐措施,包括外置的安全护栏措施等。”

针对“AI投毒”带来的风险,毛宏亮介绍,目前行业一边为AI输出结果套上事实核查的“紧箍咒”,通过交叉验证、数据溯源等技术手段拦截“毒信息”;另一边则强制平台为AI生成内容打上醒目标签,像“电子水印”般提醒用户谨慎使用。

我们应该如何防范这种风险?

一是使用正规平台和企业提供的AI工具。

二是科学合理地使用AI工具,AI产生的结果可以参考,但不能盲信。

三是注意保护个人信息,避免不必要的个人隐私暴露,同时不做不良信息的投喂者,共同守护网络家园。

“AI投毒”的争议本质上是技术狂飙与安全伦理的碰撞。当AI深度嵌入我们的生活,从推荐餐厅到自动驾驶,从医疗诊断到金融决策,它的每一次“误判”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。

而防范“投毒”的关键,不在于封锁技术,而在于重塑人与技术的关系——我们既要享受AI带来的便利,也要警惕它可能被利用的漏洞;既要相信算法的力量,也要保留人类的判断力。

收藏 0
打赏 0
3到15天速成万粉号——AI造假起号乱象调查
外国人熟练演唱中文歌曲、银发奶奶传授养生秘诀、氛围感女孩分享穿搭美学……社交媒体上,一些AI生成的视频关注度颇高,“细节满满”让很多网友信以为真。“新华视点”记者调查发现,不少社交账号利用AI技术造假、博眼球快速“吸粉”起号,进而变现。近期,多个平台对“AI

0评论2025-08-1217

KTV用AI生成的MV惊现骷髅 这是什么情况?
近日,多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帖吐槽魅KTV新上线的AI视频功能,称其生成的抽象画面严重破坏K歌体验。走访多家魅KTV门店发现,部分门店已全面启用该AI系统。某门店工作人员透露,系统更新后所有歌曲默认播放AI生成视频,“但90%的顾客都会要求切换回原版MV,包厢服务人员可现场操作”。

0评论2025-08-0630

男子编造2岁女儿被抱走遭处罚:为博取网络关注,由AI大模型生成
近日,一则细节详尽的“2岁女儿王喵喵被抱走”的寻人启事在网络上疯狂传播,引发超百万次点击与大量转发,众多网友纷纷加入转发助力寻找的行列。启事中描述走失者王喵喵为2岁女性,眼睛大大的,笑时会露出两颗小虎牙,在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乌桥超市被一大妈抱走,还附上了“父亲”与“母亲&rdquo

0评论2025-08-0419

AI侵权案首判:四人获刑,警惕“二创”背后的法律红线
AI技术正深刻改变创作领域,但其带来的法律争议也日益凸显。近日,通州法院审结北京市首例AI侵犯著作权案,四人因侵权行为获刑。此案并非单纯复制,而是利用AI对原作“微调”后用于商业用途。案件焦点在于,AI修改后的图片是否构成“实质性相似”。

0评论2025-07-1924

2025 FIFA世俱杯开赛在即 新技术赋能体育赛事
人民网北京5月29日电 (记者 乔雪峰)在足球场上,裁判俯身查看VAR(视频助理裁判)屏幕,做出更精准判罚;在家里,观众通过AI电视实时获取球员数据,智能家电构建起沉浸式观赛场景…… 如今,一场由技术驱动的体育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。

0评论2025-05-3031

苹果据悉计划2026年推出智能眼镜 配备摄像头的AirPods耳机
5月9日,彭博社马克・古尔曼报道称,苹果正在开发一款专为智能眼镜设计的新型芯片,目标在2026至2027年实现量产,计划未来两年左右推出对应的智能眼镜产品,与Meta旗下Ray-Ban直接竞争。他透露,苹果还在开发配备摄像头的AirPods耳机及Apple Watch智能手表。

0评论2025-05-23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