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侵权案首判:四人获刑,警惕“二创”背后的法律红线_热点百科_资讯_56之窗百科网

AI侵权案首判:四人获刑,警惕“二创”背后的法律红线

   2025-07-19 01:34:36 海峡网综合56之窗百科网11
核心提示:AI技术正深刻改变创作领域,但其带来的法律争议也日益凸显。近日,通州法院审结北京市首例AI侵犯著作权案,四人因侵权行为获刑。此案并非单纯复制,而是利用AI对原作“微调”后用于商业用途。案件焦点在于,AI修改后的图片是否构成“实质性相似”。

AI技术正深刻改变创作领域,但其带来的法律争议也日益凸显。近日,通州法院审结北京市首例AI侵犯著作权案,四人因侵权行为获刑。此案并非单纯复制,而是利用AI对原作“微调”后用于商业用途。案件焦点在于,AI修改后的图片是否构成“实质性相似”。

检察官通过细致审查聊天记录和技术手段查明,涉案人员明确要求AI改画达到与原作基本一致的效果。尽管外观有所调整,比如六角星变为五角星,但整体仍与原作高度相似。专家论证进一步证实,这些“微调”并未体现足够的独创性。

案件中,姚某、罗某等人通过AI工具加工作品后,累计售出侵权拼图超3000件,非法获利27万余元。最终,罗某、姚某被判刑1年6个月,罚款6万元;罗某所在公司也被处以10万元罚金。此外,相关人员还赔偿原作者经济损失及退缴违法所得共计33万余元。

值得注意的是,AI“二创”虽门槛较低,但并非无边界。若未获得授权且缺乏创新性,仅凭“微调”难以规避法律责任。仇怡然检察官提醒公众,尊重原作版权、避免盲目追求商业利益,才是健康发展的前提。

海峡网综合自北京日报客户端、映象网

 
 
更多>同类资讯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