模仿死刑犯劳荣枝起号,“毒流量”要不得_热点百科_资讯_56之窗百科网

模仿死刑犯劳荣枝起号,“毒流量”要不得

   2025-11-13 01:55:00 来源:人民日报客户端56之窗百科网11
核心提示:互联网有记忆,一些博主却似乎没有。2020年,一网红博主因炮制“劳荣枝仿妆”而被平台禁言。就在前几天,相似剧情再次上演。一个账号名称化用死刑犯劳荣枝名字的主播,在直播中多次模仿劳荣枝在法庭上的辩解发言,引发热议。这次,平台迅速反应,无限期封禁涉事账号,态度非常明确。蹭热度模仿犯罪人员,不论�

互联网有记忆,一些博主却似乎没有。

2020年,一网红博主因炮制“劳荣枝仿妆”而被平台禁言。就在前几天,相似剧情再次上演。一个账号名称化用死刑犯劳荣枝名字的主播,在直播中多次模仿劳荣枝在法庭上的辩解发言,引发热议。这次,平台迅速反应,无限期封禁涉事账号,态度非常明确。

蹭热度模仿犯罪人员,不论找的是“开玩笑、别当真”“剧情演绎”“仅供娱乐”还是什么其他借口,说到底是为了涨粉、引流,客观上产生了为暴力犯罪张目的效果。这无疑已突破公序良俗的底线,必须受到相应惩罚。这是关乎法律正义、世道人心的严肃问题,容不得半点糊涂,容不得以打擦边球的方式混淆视听、娱乐消解。

拿服刑经历当“卖点”博流量,这样的问题“网红”也不是第一次出现。例如,此前因说出“这辈子不可能打工”而“出名”的周某某刑满释放时,个别网络直播公司就曾无底线地炒作和追捧。网络空间不是“法外之地”,不是什么热点都能蹭,不是什么流量都能追。如果放纵个别人借“毒流量”博眼球起号、从炒作违法犯罪中获利,就会带来“黑红也是红”的错误认知,引发效仿跟风,使公平正义的理念、向上向善的风气蒙尘。类似低劣内容看似事小,实则扭曲观念、误导认知,贻害无穷。

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为何少数博主没有基本的美丑认知、是非观念?归根结底还是被流量遮蔽了双眼。灯光下、镜头前,有几组关系得拎清。

要有底线,再拼上限。对主播而言,法律底线、道德底线这些都是职业生涯的“1”,而技能、才艺、创意等是跟在后面的“0”。牢牢守住底线这个“1”,后面的“0”才有意义。任何突破底线红线博取流量的行为,终将归零。

先立人品,再起账号。网上有各种分享快速起号的帖子,有的靠渊博学识圈粉,有的靠诙谐配音逗笑,有的靠炫酷剪辑吸睛。不论方式如何,脚踏实地打磨精品的真诚与用心,总能被用户捕捉到。反之,搞虚假摆拍、挑拨情绪、煽动对立、颠倒黑白等“暴力起号”这一套,踩雷翻车只是时间问题。

谈流量,也要讲导向。一条总时长450分钟的深度解读《红楼梦》的“短视频”获超1300万点赞,说明正能量和大流量完全可以统一起来。导向不正,“毒流量”越大越会反噬自身。创作自由不等于为所欲为,“剧情演绎”更不是“免罪金牌”。

规范是为了更加健康、更可持续的发展。每个自媒体从业者都应该汲取经验和教训,敢于追梦亦须坚守底线,共同推动行业行稳致远。

 
 
更多>同类资讯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